admin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十篇

admin 篮球视频 2024-02-05 46浏览 0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1

  孕产妇健康管理是指孕12周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随访,询问孕妇一般情况,做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做好孕妇优生咨询。孕16周~20周、21周~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督促孕妇在孕28周~36周、37周~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随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d~7d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督促产妇42d到乡镇卫生院或原分娩单位进行产后复查。整个孕产期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诊并随访检查结果。

  2孕产妇健康管理存在多种影响因素

  2.1早孕建册率低。农村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母亲怀孕次数增多,往往认为自己怀孕方面经验丰富,计划外怀孕由于害怕和躲避计划生育部门的检查,而不去医院就诊。部分孕妇存在麻痹思想认为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存在侥幸心理。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管理存在困难。

  2.2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产前健康管理及产后访视均在卫生院完成,产前随访工作量大,存在督导不到位的现象。另外基层医疗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缺乏,群众接受保健服务意识差,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部分超生者为躲避计生部门的制裁,不愿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2.3农村妇女生殖健康观念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初次检查孕周较大以及检查次数较少,高危因素未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4高危人群比例较高。通过分析认为部分高危因素可预防,巨大儿及低体重儿及流产2次以上人数等。

  2.5剖宫产率过高。很大一部分孕产妇对分娩方式存在认识不清,认为剖宫产分娩方式较自然分娩更安全,痛苦小,第一胎贸然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迅速结束分娩,结果第二胎时想选择自然分娩却不能实现,提高了剖宫产率。

  2.6基层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高,产后访视率不低,有个别访视不到位是由于流动人口产妇产后居住外地导致。

  3改进措施

  3.1孕产妇健康管理是从怀孕到产后42d对孕妇及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保健服务,其目的是对妊娠过程全程监测以及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并发症。优质的孕产期健康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是保护和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出生质量与人口素质的关键。孕产期健康管理是妇幼工作的关键环节,产前检查、分娩期保健和产后访视是孕产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研究发现孕产妇首次检查的时间滞后,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相关妇幼机构,孕妇本身及其家属都应该根据影响因素探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努力提高孕产妇自身的保健知识和接受保健的意识。

  3.3利用组建的三级网络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掌握孕产妇情况,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及时上报孕情,督促其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做好妇幼健康宣教。

  3.4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紧密配合,资源共享,共建妇幼保健网络,更好地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

  3.5孕期是生命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孕期保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命的质量。通过督促孕妇按时接受产前随访及健康教育,有利于及时发现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转诊并进行随访,使之尽快得到有效纠正,解除高危因素。做好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学会自我监护的方法,通过自数胎动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了解分娩过程,认识自然分娩的好处,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学习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质量。

  3.6产后42d复查也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产后42d复查通过测量血压,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能够让孕产妇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使影响产妇健康的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再次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对避孕知识进行宣教,教会产妇正确的避孕知识,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降低因意外怀孕给妇女造成的心理生理伤害,提高夫妻生活质量,保障妇女身心健康。

  3.7健康教育要贯穿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始终。健康教育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重要干预措施,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她们防病治病的能力,产生自觉接受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动机。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的实质是一种干预措施,是对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和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孕产妇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指导其进行产前检查,并宣讲高危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妊娠,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是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的关键。而健康教育作为传授保健知识,指导人们采纳健康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一门学科,是协调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增强妇幼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产前健康教育是理解、支持、促进孕妇对妊娠、分娩、正确认识的过程,是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理想措施。应使广大农村妇女真正认识到接受产前保健及产后保健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理念,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

  3.8乡镇卫生院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产前及产后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改进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建设及增加医疗设备,对提高农村孕产妇的产前检查质量及患者对乡镇医院的信赖度有着重要意义。

  4讨论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2

  关键词: 我国;开展;阳光体育;政策分析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

  “阳光体育”是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普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主动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行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改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有利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转变。以全国亿万学生为对象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运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政策是减少受应试教育和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使我国亿万青少年健康健康成长,改变我国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达到标准,同时使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恢复正常水平以及近视率减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的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活动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避免成人化。其次,要遵循全面性原则。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第三,要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第四,要遵循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第五,要遵循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第六,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阳光体育活动现状:

  (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实质理解不够准确。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不知哪些工作属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缺乏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落实不够具体,实施打了折扣。

  (二)运动设施差,课时量安排不足。体育课的教学类型主要是实践课,理论课严重匮乏。学校的体育教师、学校场地、体育器材、体育经费以及体育运动安全问题和体育环境都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师生的创造性。开展形式陈旧,缺乏创新元素,与学生个体自我实现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约束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和体育思想素质、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近期效果,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能力、习惯爱好、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综合因素的长期效应,抑制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忽略学生考核的全面性。

  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机制

  (一)要完善阳光体育运动体制机制,制定长远规划。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计划、措施、实施方案,组织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本地、本校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二)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刊、横幅等媒介来扩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 1小时 ,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校园生活充满阳光。

  (三)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的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要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引导式、自主式、互教互评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泼性。

  (四)广开渠道,解决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缺乏的问题,良好的体育场馆与丰富的健身器材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条件。首先,高校要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加快体育场馆建设,适当新建、改建或扩建一批体育场馆,增加器材的配备;其次要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调配器材场地的利用,使其达到最大化的使用率;最后调整要场地观,今后建设的体育场地以经济型、人员密集型、可再生型场地为主,要控制高投入,低效率的场地建设。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五)重视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体育教师要重塑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校师生重视体育课。最后对教学的内容要不断更新,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积蓄,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重个体差异,增加一些与时代结合的体育项目。

  (六)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使其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教育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行为规范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这才是作为手段而应用的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应。建立一个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使学生养成自学自练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形式,建立多种类型的课程。应在保健、休闲、养生、健美课程上加大比重,提供多样教学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学生一技之长,使其学得开心,练得用心,学有所得,练有所长,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予学生一个整体的健康概念,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享受运动过程带来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七)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注意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科领域的新发展,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并应用于实践。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学习把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有可能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参考文献】

  [1]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2007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急诊护士;对策;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逐步由医院走向社会,更多地参与子防病保健,而且把服务内容扩大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等层面,变封闭式的医院为开放式的社会服务,因此,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就将影响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因素进行综述,以供同行者借鉴。

  1影响急诊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1.1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科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在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环境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感等躯体症状[1]。徐习[2]调查表示: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差,其心理症状多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1.2防护措施不力急诊护士需要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3]。

  1.3经常接受垂危和残废的刺激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造成护士心理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逢冰洁[4]等调查把747名护士,发现所调查的两所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不佳发生率最高,多因素分析也证实急诊科的工作应急因素与护士心理不健康的关系密切。

  1.4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5]。急诊患者由于起病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当急诊科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陪护人产生“急诊不急”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1.5急诊科环境复杂刘素贞等[6]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科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等现象亦非常多见[7],使护士容易生产烦躁、焦虑情绪[8]。

  2急诊科护士心理现状

  2.1身心疲惫急诊护士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进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9]。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工作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

  2.2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护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煤体报道中屡见不鲜。刘燕平等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人身安全保障,这种需要是最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3对策

  3.1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7]。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3.2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刘燕平等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科设置24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科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3.3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减轻护士负担除了上述对策外,要重视急诊护士职业角色的实现,以免因角色的责任范围不清而带来隐患。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如与临床科科室关系发生的关系显为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也减轻了护士为非业务问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负责,使之全身心投入急诊工作。措施包括:精简就诊流程,在相关科室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对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在急诊工作的繁忙时段和有突发事件时有保安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安排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专门协调院内联系及其家属陪人的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等。通过这些有形的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所从事的工作受到重视,有助于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随着急诊工作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研究。急诊科因工作量大,工作性质紧张,工作节奏失衡,面对许多的突发事件和各种危重患者,医护人员精神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因此,要重视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因素的研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逐渐走上护理工作岗位,这些护士与既往的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护士比较,具有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视野和思路开阔等优点,且大部分都是80年代后的护士,尤其是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SplrhR,kondwkoP.Intensivecarestaffandlifeevdntchangesacrossmultiplesettingsandworknmis[J].Hdartlung,1987,16(3):84.

  [2]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7.

  [3]刘燕平,姚景鹏.急诊科护士工作需求调查及满意度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2002,16(3):47.

  [4]逢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8):435.

  [5]胡容,杜益平,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5.

  [6]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

  [7]王娟,秦亚美.急诊科护士心理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4):47.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4

  关键词:阳光体育 青少年 体质

  阳光体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对学校工作的评价要注重考核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成效,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和学生考试评价制度,阳光体育功能不小。

  一、能营造出积极锻炼的氛围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鼓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参加体育锻炼。与家长定期沟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引导和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使他们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支持学校为加强体育工作采取的措施。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合力。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体育工作的环境、氛围。

  二、促进锻炼场地设施水平的提高

  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需求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城市和社区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特点和需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因地制宜,尽可能地与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结合起来;要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门的配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另外,要继续办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各级各类体校,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促进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和竞赛活动体系的建立

  加强校内外体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结合,不断改革和创新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为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要广泛开展体育器材、体育赛事、体育指导、健身科普等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举措。各级体育部门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积极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学校的日常体育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体育师资培训、体育锻炼项目辅导、业余训练、体育竞赛活动组织以及场地、器材、设备、教练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方便。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抓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青少年人心。以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使广大青少年成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生力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全球竞技体育的盛会,也是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大契机。各级体育部门把人人参与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辐射到各级各类学校,把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和文明素质注入到每个青少年的心中。在广大青少年中积极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宣传强身健体的理念,激发锻炼身体的热情,把广大青少年关注、支持奥运的激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的自觉行动。通过广泛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人人活跃在运动场,个个“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充分展示新时期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既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又使青少年体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大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为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围绕“用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探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方式、途径和举措,增强阳光体育运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小学,我们要通过“红领巾小社团”等形式,引导兴趣爱好一致的少先队员组成体育类的小社团,自发地在课余开展体育锻炼。在大学和中学,大力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广播操比赛、长走、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广泛开展军训、素质拓展、夏令营等项目,帮助青少年提高健康素质。发挥共青团所属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基地的作用,积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体育活动,充实青少年的课外生活,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鼓励参与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领域的调研,参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为教育、体育等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努力把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的平台,通过承办政府项目、开展学术交流、设计和推广青少年体育活动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交流研究成果,推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宣传合力,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大力宣传青少年群众性体育运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在媒体上开辟专栏,面向青少年和广大家长,推广好的体育项目和科学的锻炼方法,普及饮食营养、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识,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导。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掀起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热潮。

  参考文献:

  [1]徐英微,张辉.蜀道难――析开展“阳光体育”所遭遇的社会阻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一、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的首要任务,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有重要作用。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是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及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这是疾病预防的主要任务。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以及自我保健能力来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并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增进心理健康,适时的预防疾病,进行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和中老年保健等。开展健康教育使全民了解疾病的防治方法,健康教育使全民掌握了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针对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一些治疗预防措施,消除或者减少了危险因素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很多疾病不但会带来痛苦而且通过治疗也不能痊愈或者反复接触危险因素进而反复发病,治疗在疾病痊愈效果中很局限。因此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投入少效益高,尤其是当今医疗费用的日益增长,利用健康教育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是许多疾病预防中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随着科学预防方法的实施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如鼠疫和霍乱发病率的下降、天花的消灭、危害儿童健康的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等均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新发现的烈性传染病所造成的后果比预防医学建立以前要轻的多,例如艾滋病、疯牛病和目前的变异冠状病毒所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都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都是人们科学预防疾病知识和方法的普及作用。通过健康促进使全民采取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促进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革以及社会环境改革的组织、法律、资源支持等各项策略和活动。健康促进强调参与意识和自我卫生保健,促进人们自觉的主动的追求健康并增加健康投资,来提高生活质量;还强调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预防性卫生服务促进人群健康;还强调政府立法行政干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努力等,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创建健康环境,从根本上来改善和保护个人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等。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非患病人群并不代表健康,许多人则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即临床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或部分指标有轻度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自觉身心状态差。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情况不同采用的具体方式各异,许多人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但可能多年未进行系统的体检。要让其明白没有不良感觉并不表示没病,如果有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即使体检无异常得病的概率也很大,所以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相关的生活习惯调整。此外要从年龄、性别、职业、病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提出个体性健康调整计划;关注不同人群的发病特点,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各种慢性病和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等,对于具有相关疾病患病趋势的人群要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并促使其尽快调整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相关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等;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进展都与情绪关系密切,就心理状态来讲单纯的心理异常也可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而心理状态的调整主要在于其自身。对其阐明情绪和疾病的联系指导其改善情绪的可能性方法,并在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等。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对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可治愈或维持稳定的急性或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不仅要强调治疗期间的生活和药物调理还要对疾病的诱发因素、表现、进展、治疗等方面进行说明介绍,使患者在痊愈后能加以注意减少同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调理,能逐步逆转或者稳定病情或者至少达到疾病进展放缓的目的。对手术后和癌症患者,有些手术明显改变了患者术前的生活方式,如截肢、乳腺切除、尿路重置等,患者术后不仅面临实际的生活困难还要承受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其生活质量会明显降低。健康教育主要是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较为客观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现状面对当前的实际,通过手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效果,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同时指导患者转变观念并且就自己能力所及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而努力。大多数癌症可以通过手术和后续化、放疗等方法消除病灶,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除了与本身病情有关外还要与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许多患者终日担忧害怕并且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要对癌症患者加强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定期来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传染病的流行可以分为低致死性和高致死性,如流行性感冒、红眼病、婴幼儿腹泻等一般不会致死。但由于流感的发病频繁相对较高流行范围相对较广和传染人群相对较大,所以其死亡的绝对人数也是很高的。又如霍乱、病毒性脑膜炎和狂犬病等属于高致死性,一旦发病其死亡率非常高。根据其生化特性可以分为传统病菌和新型病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新型病菌,如非典病毒的出现和蔓延曾经让人们感到恐惧。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继续强化和完善传统教育,指导人们完善相关的疫苗注射和生活预防,并针对现代城市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要加强人们在高密度人口区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如何自我观察病情如何避免被传染以及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心理调整等。

  结语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全民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全民预防和保健知识水平等才能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6

  (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要求,根据《万州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报告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学校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营养均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全面提升健康素养。从而通过教育好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一)“三减”背景

  三减包括减盐、减油、减糖。

  1、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2、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3、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二)“三健”背景

  三健包括口腔健康、骨骼体重、骨骼健康。

  1、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我国口腔疾病负担严重,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并且有增高趋势;成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14.5%,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77.3%。

  2、 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3、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群骨骼健康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最常见骨骼疾病,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会导致严重疼痛和骨折,甚至早死。70%-80%的中老年骨折由骨质疏松引起。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脆性骨折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一)“少用盐,身体健”减盐活动

  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鼓励学生将“减盐”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学校食堂推行减盐干预措施

  (二)“少吃油脂,身体健”减油活动

  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将底油膳食与慢病防控内容纳入学校教育。

  鼓励学生将“减油”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食堂推行减油干预措施

  (三)“少喝饮料,乐享健康”减糖活动

  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建立无糖,低糖学校,

  不向学生售卖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开展减糖教育活动

  鼓励学生将“减糖”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糖”习惯

  (四)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五)“轻松童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

  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开展健康体重主题活动

  提高家长及家庭成员健康体重意识

  (六)“健康骨骼、健康人生”宣传活动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7

  关键词:新时期;心理健康;抓手;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党的十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直以来,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了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存在许多缺憾,有部分学生因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得不到辅导帮助而发展成心理疾患。因此,学校应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具有稳定的情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智力正常;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儿童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置,并对自己的失败能正确地评价;对自己地外型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地情绪和行为;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发展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我校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采取的有效措施。

  1、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首先就是先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通过科组学习,聘请专家讲学等形式,给教师介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措施。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要求教师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一些心理教育的方法。

  2、开设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课。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心理健康辅导课是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心理健康辅导课着眼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聘请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且从一至六年级都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3、营造小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4、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有了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电话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此外,还可以结合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5、倾注真诚的师爱是关键。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是的,教师的阳光就是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才会对学生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无讥笑,才会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8

  关键词:综合素质;主动健身意识;评价机制;成功因素

  G633.96

  目前,很多学校虽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问题,却依旧实施着“一切为了升学率”的管理措施,有的学校甚至把初三或高三体育课取消或经常替代,在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中仅停留于倡导阶段,缺乏刚性管理措施,所进行的大部分体育活动无非是热闹几天便迅速降温,许多学生对待体育锻炼也是坚持了几天便索然无趣,又重归“书山题海”里“遨游”去了。

  现在众多学生都存在脑力活动旺盛但体力活动缺乏、暴饮暴食或少饮少食、生活无规律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健康不佳、体质下降等不良后果。初步统计,几乎100%的同学都认同终生健身有益的观点,但却有七八成的学生都没有形成主动健身的习惯。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健身意识和行动习惯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尽快突破的课题,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们未来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事业成功等问题。

  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就是提升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终生主动健身的良好习惯,为将来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打下良好基础。在“如何促化学生主动参与健身行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试试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强意识、重行动,助推全民健身工程

  “全面健身工程”不仅是学生应参与的活动,也应该是教师、学校领导、家长,甚至全社会人士都应参与的活动。近几年,各地大力进行群众建设设施建设,广大民众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健身运动,群众身体素质明显得到优化。但在日常活动中多见中老年人参与,却鲜见师生参加,在师生中尚没有兴起运动热潮。

  强健的体魄是进行正常学习的前提,也是今后融入社会后好好工作的基础。许多人,明白健身的益处却不愿付诸行动,这说明他尚未形成正确的健身意识。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行动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重视体育教育和体育设施的投入保障,努力激发广大学生参与主动健身的兴趣,使学生提早掌握健身知识与方法,保障学生的体质得到全面发展与增强,为其终身体育能力打下基础。比如出台几条硬性措施,变“倡导健身”为“逼迫健身”直至发展为“主动健身”。学校还应努力提高体育教育的精彩性,合理设定奖惩措施,多组织一些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公益性的体育健身活动来倡导、“刺激”学生参与“全民健身”的快乐体验,再加上教师及学校领导的健身示范作用,逐渐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乐于参加“全面健身”活动,形成“终生健身”的习惯。

  二、保证体育课上课频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课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目标上肩负直接责任。现实中,学校中的很多体育课都处于不规范状态,表现为体育教师枯燥教学,或学生参与度不高、或教学管理散漫……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体育课不能按时按节上,总是被各种借口“抢走”。学校全体领导和教师都要正确认识体育健身与学生终生发展的关系,要强化体育课必修课的地位,绝不能以课程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复习时间紧等为借口随意取消或替代学生的体育课,要保证体育课上课的频次。另外体育教师也要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懂得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拓宽思路,大胆突破;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用心研究体育教学与学生兴趣、理想、热情发生共振的兴奋点,善用表扬性激励手段,必要时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课堂,深入社会舞台与社会上的健身团体进行交流、比赛、表演……创造各种平台来让学生感受健身乐趣。体育教师还应依据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其健康成长的个人健身计划,建议健身的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师还应经常性地监督、鼓励、评价学生的健身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尝试健身、主动健身的习惯形成。

  三、破除“学分第一”认识,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要建立一整套考核体系,不能全凭体育教师对某位同学的主观评价便写入成绩单中,也不应只看一两项体育测试便算完成了考核,建议各学校将体育成绩的考核指标细化为课堂表现、大课间活动、校外健身活动、早操、升国旗活动、比赛成绩、期中期末多项体育达标测试等项目,使体育考核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每一考核指标都要建立平时考核记录,使体育考核有据可查、公平使人信服。另外,也应将体育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指标中,使文化课成绩、体育成绩、劳动表现、突出贡献等素质教育的各方面融为一体,作为评价某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依据。通过以上评价体制的优化,促化学生主动健身意识的形成,促化学生主动健身行动的参与。

  四、尊重学生特长发展,体育运动项目追求多样化

  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统一标准来规范学生,用统一目标来培养学生,用一样的进度来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这种做法看似公平,实则是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摧残。如果我们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就算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了教师眼中的“乖学生”、“好学生”,也不能否定这是教育的失败。学生的天赋、才能、兴趣和特长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并学会保护和发展其个性。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尽力从学生个性发展考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

  总之,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首席成功因素,而健康的身体的拥有需依靠长期坚持不懈地健身行为习惯。“全面健身工程”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推动,需要学生群体的普遍参与,做好学生体育工作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运动、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必需历练过程。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学生们拥有正确的健身意识,主动参与健身活动,健康幸福地成长,受益其终生。

  参考文献:

  [1]王永明.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不体育健身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4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2]陈晓乐. 对高中学生终身体育健身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 科技信息. 2009(21)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9

  【关键词】体育运动 伤害事故 预防与处理 教学设施 组织不当 体罚和变相体罚 依据法律

  近年来,围绕学校教育而提出的各种改革都将学生健康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方面被赋予了新的职责,从教育部颁布的各种标准来看,无不体现了“健康第一, 以人为本”的导向性。但是,许多学校为了减少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采取许多消极防范措施,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

  在本人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对体育伤害事故的产生的原因和预防与处理有了一些浅见:

  一、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因教学设施引起。我国现有各级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是伤害事故的多发点。例如场地不平整、器材生锈、腐烂等。2.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所致。有些体育教师对体罚行为有所了解,但对变相体罚则不清楚,经常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如罚跑、罚站、罚做俯卧撑等。此外,还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以言语羞辱或嘲笑学生,导致学生产生过激行为而发生伤害事故。3. 组织不当引发事故。体育活动往往比较激烈,对抗性强,学生相互碰撞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学生受伤的概率也就大大提高。因此组织工作更为复杂,如果组织不够严密、措施不当,偶发的伤害事件就会不期而遇。4. 学生自身原因所致。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较弱等因素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学生对困难的估计不足;素质、能力跟不上,患某种疾病、体质弱、身体残疾等。同时学生有时会违反学校和教师的规定擅自活动,这也极易导致伤害事故。5. 还有某些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和某些社会现象(如战争等)这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引起的。

  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

  体育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健康调查, 建立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和学生健康档案。以便及时发现特异体质、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安排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体质特殊或有疾病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照顾,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在正常的教学活动时间里,不能出现擅自调课,不请假而离岗,请人代课“放羊式”教学等现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规定,如果明知学校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害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尤其是平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体育器材要加强常规性检查。在上课前教师要安排好所需器材,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督察。课后要将器材及时送还体育保管室,由专人妥善保管,以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体育教师素质的问题是能否很好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关键所在。很多伤害事故就是因为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不高而引起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体育教师的“高压线”,法律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学生伤害的,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但现实中,一些教师明知体罚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却仍然明知故犯。有时体育教师面对一些调皮学生,没有耐心去进行说服教育,而是一怒之下,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给学生也给自己带来了难以收拾的麻烦。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正确教育引导学生。

  3. 积极组织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灵活果断等其他项目所不能培养的意志品质。同时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预防危险、逃离危险的能力,所以从另一方面说,体育运动能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体育教学、运动竞赛等活动中,体育教师要敢于创新,大胆组织,切实保证学生的安全,不要因为害怕出现伤害事故而不开展这些体育项目。当今教学改革中的挫折教育,就是为了锻炼学生,通过小的挫折,小的伤害来培养学生处理重大危险的能力,参与体育运动能获得社会技能和经验,为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提供有价值的准备。体育教师作为这项任务的指导者,更应该从学生的未来出发,从真正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和开展好各项体育活动和竞赛。

  4 . 对事故的处理要及时,依据法律进行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篇10

  【关键词】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危害

  当前职业病危害问题日益突出,职业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尤为突显。导致这种严重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些企业忽视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工人缺乏自我保护和个人防护意识。因此,重视职业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健康教育,培养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指导职工消除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中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倡导有益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达到减少和控制职业伤害、职业病及职业相关疾病发生的最终目的。下面就本人多年从事职业健康工作谈点体会:

  1.职业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职业健康教育的定义

  职业健康教育,就是应用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劳动者自觉放弃不良的卫生行为,采取良好的卫生行为,促进劳动者的健康[1]。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职业人群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1.2 职业健康教育的意义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让企业负责人和全员职工了解和掌握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健康和职业卫生知识,从而树立职业病防治意识,自觉规范职业卫生行为,促使企业负责人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产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职业病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职业病,促进健康,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由此可见,如何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职业健康教育,这对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从源头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健康理念

  树立一种健康的理念非常重要,只要有了健康的理念,人就会关注健康,才会主动接受健康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只有企业负责人和职业从业人员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树立健康观念,把职业健康作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认识到职业健康问题也是行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领导愿意加大投入,职工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改善职业健康环境,提高职业人群健康素质,为职业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健康环境。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健康新观念、健康素质、影响健康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健康与疾病的相互关系等。

  2.2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职业卫生是一门专业,职业健康教育不能是也不应该是专业培训,要根据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培训对象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基本知识教育,通过教育,掌握和了解职业健康防护的重要性、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以及一些基本防护措施。这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的发病特点、职业病案例、三级预防措施、职业健康防护的重要性、不同职业的防护重点、应急救援、不同职业的有效个人防护方法和场所防护措施等。

  2.3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制教育与职业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律法规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确定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如果企业领导人和从业人员缺乏职业卫生法律知识,就不能真正了解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企业领导就不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改善劳动环境、劳动条件,也不会支持、重视从业环境的健康监测和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从业人员也不会主动参与从业环境的改善和不良行为的改变,因此开展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特别是《职业病防治法》的教育非常重要[2]。这方面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法律所涉及的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4 职业安全

  安全教育与职业健康教育密不可分,职业危害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职业的不安全隐患又是职业紧张的原因之一,安全事故是对劳动者身体的直接职业性伤害,因此安全教育是职业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法律法规、个人技能、操作过程、规章制度、事故案例等。

  2.5 职业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问题也是职业卫生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和日常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噪声、辐射、微生物等,可扰乱心理活动;高要求和超量的工作可产生心理负担或工作紧张感,并易导致与压力有关的疾病,长期作用下还可能使情绪恶化导致精神障碍[3];此外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都会造成心理卫生问题。

  2.6 职业伤害应急处理

  职业伤害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是一种偶发事件,通过职业卫生教育,让劳动者了解和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如简单的医学急救、逃生方法、避害措施等,正确迅速的现场急救措施对于降低或控制职业伤害的后果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

  2.7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3.职业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是职业健康教育的最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针对性的安排相对应的培训内容。

  3.1.1 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

  企业负责人是在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因此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培训主要是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让他们掌握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自觉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

  3.1.2 针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是企业专门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的中层领导,直接管理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在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针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主要是讲述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如何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及其管理内容。

  3.1.3 针对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

  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是具体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管理、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等等,所以针对这些专业人员的培训必须具体,特别要注重各方面细节的管理。

  3.1.4 针对劳动者的培训

  劳动者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直接接触者,许多职业病的发生主要是劳动者对自己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清楚,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针对劳动者的培训就必须让劳动者掌握职业卫生的知识,熟悉本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和防护措施,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教育劳动者自觉遵守职业病防洽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

  3.2 职业卫生宣传

  职业卫生宣传作为职业卫生教育的辅助措施也十分重要,主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知识、预防措施、职业危害案例等,主要包括电视专题讲座、报纸专栏、黑板报、合同告知、警示标识告知、广播专题教育、案例教育等。

  4.职业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职业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建设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网络建设,建立三级职业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如教育培训中心、教育或者培训科,专门负责企业职业健康教育问题,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职业健康教育工作。

  4.2 职业健康教育的实施

  4.2.1 制定职业健康教育计划

  职业健康教育机构依据国家、地方和行业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根据对企业领导、劳动者的培训需求调研结果,结合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健康教育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包括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实施时间、考核、评估等。

  4.2.2 实施职业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制定的职业健康教育计划,通过有效的实施使计划中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获得预期的效果。实施是按照计划去实现目标。没有有效的实施工作,(下转第237页)(上接第233页)再好的计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不能产生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职业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实施计划是主体工作部分,也是重点和关键。实施工作包括制定实施时间表、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配备和培训实施工作人员、配备和购置所需设备物件、加强监督检查控制实施质量、效果评估等。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是教育质量控制的关键。

  4.2.3 评价职业健康教育

  5.职业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5.1 评估的内容

  职业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就是应用一些可测量的指标对职业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如教育前后管理者和劳动者在知识、信念、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首先是用人单位领导和职工对法规、对所接触到的职业危害认识的程度;其次是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行为改变;同时健康状况及水平也是重要的评估内容[4]。

  5.2 评估指标

  5.2.1 职业健康监护指标

  健康体检受检率、常见病发病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患病诊治率等。

  5.2.2 作业环境质量指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合格率等。

  5.2.3 行为指标

  职业病相关法规知晓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职业卫生行为形成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和正确使用率等。

  做好职业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个管理者和劳动者都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及其预防措施,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性疾病的危害性及可预防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造成的损害。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参考文献

  [1]索成.关于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内容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6.

  [2]杨军,胡晓云.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内容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十篇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十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